對永昌硅業地磅的計量系統改造進行介紹,采用組態王作為地磅計量系統平臺,同時通過web連接供ERP系統讀取,使 計量數據能夠實時的與ERP系統交互。優化了采購和銷售管理,使企業管理得到進一步優化,實際應用中降低了過磅失誤率、增強了 物流管理。
0.引言
永昌硅業公司采用電子地磅作為進、出貨物的計量, 原來地磅的稱重數據全依靠人工錄入ERP管理系統,存 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過磅數據人工錄入ERP 管理系統,操作人員工作繁雜、容易出錯。②過磅數據與合 同管理難以集成嗎,時效性差。③過磅數據復査緩慢,銷售 與采購信息交換不便。④過磅數據與合同訂單管理的脫 節,使得管理難度加大。⑤由于沒有集成相應的質檢管理 模塊,造成銷售質檢報告與出庫單的數量信息、采購進廠 原料信息與入庫單的管理不同步。為了保證計量的準確性 和提高計量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對原有地衡系統進行 技術改造,開發集就地操作管理與遠程通信于一體的地磅 計量系統。
地磅計量系統具有界面監控、數據庫、網絡通信等功 能。如果采用現有的計算機語言工具進行開發,不僅需要 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軟件開發能力,而且存在開發周期較長 和軟件代碼安全性不能保證等問題。為此,本文采用組態 王6.55作為地磅計量系統的組態開發平臺,利用該軟件 提供的圖形界面、SQL數據庫、網絡通信等開發功能,實現 了地衡計量系統的開發應用及其與企業資源計劃(ERP)系 統的對接。不僅開發周期短、便于實現,而且開發出的計量 系統具有功能豐富、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等特點。為小型數 據庫監控系統的開發提供了一種可靠、便捷、高效的技術 方法。
1.主要技術內容和技術要求
主要技術內容
①對地磅秤主機和LED顯示器進行改造,實現新型 地磅秤主機與原有地磅秤傳感器的融合對接,實現精確檢 測和稱重數據的就地顯示,改造后的地磅秤數據與原地磅秤的數據100%—致。
②進行串行通信軟件的技術開發,實現地磅秤主機與 管理計算機的通信,實時讀取地磅秤的數據。
③根據現場的管理要求,開發地磅秤計量軟件系統, 建立SQL數據庫,提供車輛稱重、單據管理、數據査詢、單 據打印等功能。
④與ERP系統進行數據交換,接受下發的計量委托, 按計量委托進行稱重,形成單據數據庫,為ERP系統提供 實時計量結果。
1.2技術要求
從減少用戶工作量,提高效率,減少風險及差錯環節, ERP系統需要計量系統能夠實時提供相應的計量基礎數 據,包括:數字化系統實時下發計量委托,計量系統按數字 化系統的計量委托進行計量稱重,計量系統實時反饋計量 結果。主要技術要求包括:
①在線計量委托讀取與更新。為實現對過磅業務與計 量委托在線交互,采取的方法是通過ODBC建立數據源, 采用組態王軟件產生輸入、輸出數據表,通過數據表寫入 與讀取,實現計量系統與系統的數據交換。當地磅計量系 統與ERP系統連接成功后,工作處于聯機狀態。實際過磅 時,現場根據車輛計量委托的單據號,在過磅計量系統中 調出由ERP系統發送來的計量委托,開始執行過磅流程。
②離線計量委托讀取與更新。當本地磅計量系統無法 和ERP系統交互時,轉入離線過磅流程。本機在網絡正常 時,會自動定期下載ERP系統的計量委托數據,如已有計 量委托數據,則按在線委托一樣處理過磅流程,如沒有計 量委托數據,則手動新增單據后,再進行正常過磅流程。在 網絡正常后,地磅計量系統即可與ERP交互。
③計量數據有效性驗證。當外購原材料或銷售的產品 過磅時,都要對其過磅的重量進行有效性驗證,其參考數 據為計量系統記錄的地磅秤歷史數據,當單據記錄數據與 歷史數據一致時,可以認為該單據的數據是可信的。當過磅重量超過相關標準時,觸發報警,進入過磅的異常作業 流程,需管理層按相關的作業制度,對其進行處理。同樣是 由于公司生產的特殊要求,在過磅作業中,要求對過磅過 程中許多與其相關的重要因素需要進行自動處理,如過磅 車輛皮重、毛重的異常,會自動報警,并進入過磅的特殊處 理流程。
2.計量系統的總體結構
計量系統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地衡主機負責為地磅傳感器提供精密電源,對傳感器的mv電壓信號進行放 大處理,進行重量計算和顯示,通過兩個串行通信口將數 據輸送到LED顯示器和管理計算機。管理計算機負責接 受任務、接收地衡數據、形成單據、建立和更新數據庫、網 絡通信等.
3.計量系統與地磅主機的通信協議
由于組態王6.55軟件不直接支持地磅主機 XK3190-A9+的通信,需要定制開發通信程序,然后嵌入組 態王運行系統。通信驅動程序開發采用的通信協議如下:
①串行通訊接口。RS232C傳輸方式,波特率可選600/ 1200/2400/4800/9600,傳輸的數據格式為10位:1位起始 位、8位數據位(ASC II編碼、無校驗位、1位停止位,傳輸 距離小于30米。
②數據的讀取。由于RS-232C為點對點通信方式,無 需設定智能設備的地址。僅需要讀取數據實時數據(毛重 和凈重),數據類型為float,數據采用ASC II編碼。
③幀數據。所傳送的數據為儀表顯示的當前稱量數 據。每12組數據構成一幀數據。
幀數據格式如表 1 所示。
4.數據庫的開發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需要訪問關系型數據庫中的大量數據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如果利用S^L函數編程查詢, 則耗費精力,操作不便。為解決這種情況,地磅計量系統采 用組態王6.55進行開發,包括監控界面和S^L數據庫的 開發。在組態王中可通過ADO訪問開放型數據庫中數據 的Active X控件一KVADODBGrid。通過該控件,在組態王 界面中操作員可以便捷的訪問或編輯數據庫。不僅可通過 數據庫訪問窗口對數據庫中的現有數據進行管理,也可以 用控件的統計函數迅速計算出控件中數據的高低值和平 均值等。采用該控件進行數據庫系統開發的方法為:
①創建數據源及數據庫。通過組態王S^L訪問功能 可實現其他外部數據庫與組態王(通過ODBC訪問接口) 之間的數據傳輸,它包括組態王的SQL訪問管理器和相 關的SQL函數。在WINDOWS7環境下,通過“控制面板” —“系統與安全”—“管理工具”一‘數據源(ODB0 用 戶DSN或系統DSN”,建立計量系統數據庫YC_DBASE、 輸入數據庫YC_IN和輸出數據可YC_OUT。
②創建表格模板和記錄體。組態王的SQL訪問管理 器可用來建立數據庫字段與組態王變量之間的交互,包括 “記錄體”與“表格模板”兩部分。通過記錄體建立組態王和 數據庫字段間的聯系通過表格模板在數據庫表中建立相 應的表格。同時允許“組態王”利用記錄體直接操控數據 庫中的數據。利用組態王的創建“記錄體”與“表格模板” 功能建立記錄體與表格模板。表格模板用于建立數據庫 的字段,記錄體用于建立組態王變量與數據庫字段之間 的聯系叱
③利用KVADODBGrid控件及其函數進行如下的數 據庫應用功能的開發1數據庫表中的數據實時顯示,根 據需要設置表頭、需要顯示的字段、根據條件查詢數據庫。 2在開發或運行狀態下都可進行視圖(虛擬表)的顯示調 節。3)在運行狀態下可以編輯表格中數據,通過界面或腳 本動態選擇字段、編輯查詢條件等操作,通過界面或腳本 動態設置數據源、數據庫、數據表等參數。
利用Active X控件KVADODBGrid,可以很方便地實 現計量系統數據庫YC_DBASE、輸入數據庫YC_IN和輸 出數據可YC_OUT的操作,具有開發效率高、操作維護方 便等特點'
5.計量系統與ERP系統的對接
計量系統設計與ERP系統是兩個獨立的系統。ERP 系統面對整個集團,而本計量系統僅僅負責永昌公司的地磅計量,要實現兩者的數據交換,需要通過軟件中間件將 計量系統與ERP系統進行對接。為了避免網絡出現故障 時影響地磅系統的正常工作,避免出現數據交換的遺漏或 出錯,本計量系統設計了軟件中間件,軟件中間件專門負 責計量系統與ERP系統的數據交換。一方面將ERP系統 提供的計量委托寫入計量系統的數據庫,另一當面將計量 系統提交的單據傳送到ERP系統。
地磅計量系統與ERP系統的對接框圖如圖2所示。 需要采購入庫的貨物由ERP系統產生委托單據,并寫入 遠程ERP服務器數據庫的數據表,軟件中間件采用查詢 的方式,從ERP系統讀取委托單據和寫入地衡計量系統 的輸入數據庫。地磅計量系統對每一個委托單據進行稱重 和寫入相關信息,完成的單據在寫入本地數據庫的同時也寫到輸出數據庫,軟欠件中間件再將完成的單據傳送到ERP 服務器數據庫。由于引入軟件中間件,使得計量系統與 ERP系統的界限清晰,不會因為網絡故障而出現數據交換 的失誤,使用非常方便。
6.地磅計量系統的實現
6.1操作面板
計量系統采用組態王V6.55組態軟件開發并運行于 WINDOWS 7平臺上。當計量委托發送到ERP系統,操作 人員登錄計量系統,計量系統將自動連接ERP系統。已錄 入的計量委托可以用“待測單據”按鈕直接調出,臨時新增 的單據通過“新增單據”功能錄入。全部數據實時傳送到 ERP系統。動態單據列出了已過磅和需要過磅的單據。計量系統操作面板的應用如圖3所示。
6.2對接操作界面
動態單據界面,由計劃單據表和輸出單據表組成,計 劃單據表讀取輸入數據庫中的數據,輸出單據表列出已完 成的單據并將它寫入輸出數據庫中。此界面可檢査工作量 的完成度。
6.3歷史數據査詢
計量數據全部保存在系統數據庫中,可通過歷史數據 按鈕將其調出,并可根據條件査詢篩選單據調出需要的數 據,且可根據需要生成曰、月、年等各類型報表。
7.結束語
本系統原來由人工過磅,物流數據紊亂,出錯率高。改 造成現在的信息化過磅流程,并將計量系統并入現有的 ERP系統,加強了信息數據管理,使物流數據清晰明了,優 化了采購和銷售管理。本系統現已投入運行,達到了預期 的目的和需求。實現了過磅數據的實時在線監測與査詢, 使現場計量數據通過網絡實時的反饋到生產管理部門,使 公司管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