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計價秤俗稱電子秤,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和使用最多的計量器具。它們的特點是體積小,稱量迅速準確、數字顯示、直觀 易讀、穩定可靠、便于維修等許多優點。可消除人為讀數誤差,更符合法制計量管理的要求。下面從幾個方面對電子計價秤的結構原理 及檢定工作做以介紹。
1.電子計價秤的結構原理
1.1稱重傳感器
電子秤一般采用電阻應變式承重傳感 器。這種傳感器的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技術比較成熟、容易制造、準確度高、穩定 性好、價格較便宜。電子秤通常采用4只稱 重傳感器,傳感器之間采用全并聯方式連 接。
由于采用多只稱重傳感器,每只稱重傳 感器的輸出電阻抗、靈敏度等必然有差異, 因此各稱重傳感器的輸出也就必然不一 致,使稱重結果產生誤差。為解決這一問 題,采用各個傳感器的輸出端都通過連接 接線盒裝置而得到一致的輸出。
1.2傳感器接線盒
傳感器接線盒是將所有傳感器的接線 頭匯總到一起的裝置。它的結構可以看做 一個無源電阻網絡,它里面為每個稱重傳 感器配備了一只或兩只可調電阻,與傳感 器并聯。當調節接線盒的某只電阻時,相當 于改變了該傳感器的輸出阻抗。這就使得 電子秤所有傳感器的輸出阻抗一致,從而 滿足了使用要求。
1.3稱重顯示儀表
電子秤稱重顯示儀表俗稱表頭,它是 使用者獲得電子秤稱重信息的界面。整個 電子秤的功能也都集中于此。稱重顯示儀 表的工作過程如下,表內供橋電源經主線 內的電源線(通常為紅、黑線)給稱重傳感器 供電。在被稱物體的作用下,傳感器的彈 性體產生形變,粘附在彈性體上的電阻應 變片的阻值隨即發生變化,傳感器便輸出 一個與重物量值成比例關系的電信號。該 信號經傳感器內的信號線(通常為綠、白線) 經由接線盒送到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 將信號電壓放大到所需的電壓。經過濾波 器濾波以除去干擾信號,然后送到A/D轉 換器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經過一 系列處理,最后得到與被稱重物成正比的 數字量,這樣便在電子秤的顯示屏上顯示 出被稱重物的量值。
儀表的另一功能是能實現使用者與儀 表進行信息交流,使用者可以通過儀表盤 上的按鍵輸入有關信息,儀表可以進行儲 存,稱重,計算價錢等的處理,使其功能得 以充分發揮。
另外,由于稱量結果是屏幕數字顯示, 它提供的數據準確可靠,避免指針秤那樣 人為讀錯的現象發生。
2.電子計價秤的檢定
2.1檢定依據及有關要求
電子計價秤的檢定是依據JJG539 — 1997《數字指示秤檢定規程》進行的。按照 “計量法”及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要求。使 用者在購買電子秤后,必須向當地衡器管 理部門申請計量檢定,檢定合格后,方可使 用。在使用過程中還要進行周期檢定。若有 損壞,經修理后也要進行檢定,檢定合格后 方可使用。
2.2 技術要求
電子秤是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制造的衡 器產品,秤體上應附有型號,生產廠家名稱, 生產日期,出廠編號,最大稱量,最小稱量, 檢定分度值,準確度等級等符號的標志牌。 2.3檢定項目與檢定方法
依據JJG539 — 1997《數字指示秤檢定 規程》中的要求,在對電子秤的檢定過程中 應對以下幾項內容進行檢定,計算誤差,并 將結果填寫到檢定記錄中。最后依據結果 給出該電子秤是合格、不合格的結論。
1)零點檢定
零點測試分為不帶零點跟蹤和帶零點 跟蹤兩種測試方法。首先,不帶零點跟蹤的 秤的測試方法。將電子秤置0,將0.1e的小砝 碼依次地放到秤盤上,加到一定數量時,秤 的示值應為1e。記錄下該點所加的小砝碼 數值依據規程中給出公式計算零點誤差 E0。其次,如果是帶零點跟蹤的電子秤,則 要將電子秤擺脫零點跟蹤范圍方法是,在 秤盤上先加10e的砝碼,使示值為I,I =10e。 然后將0.1e的小砝碼依次地放到秤盤上, 加到一定數量時,秤的示值應為10e + 1e。記 錄下該點的小砝碼數值,按規程中給出公 式,計算零點誤差E0 40將作為下一步計算 修正誤差Ec時使用。
2)稱量測試
從零點(或10e點)起按由小到大的順序 加砝碼至最大秤量,用相同的方法卸砝碼 至零點(或10e)。測試至少應選擇以下秤量 點:
——最小秤量20e:
——最大允許誤差改變的秤量,(三 級秤為500e和2000e點,四級秤為50e和200e 點);
——50%最大秤量;
最大秤量。
加、卸砝碼(包括大砝碼和附加小砝碼 即10個0.1e砝碼)時應分別按照逐漸遞增或 遞減的方法進行。將砝碼按秤量遞增順序依 次加放到秤盤上,各秤量點的誤差應符合規 程中對誤差要求的規定。再按上述過程相反 順序從秤盤上卸去砝碼回檢各秤量點。各秤 量點的誤差應符合規程誤差表中的規定。記 錄所有點施加的小砝碼數值,依據規程中誤 差的計算方法計算各點誤差,將計算結果填 寫到檢定記錄對應的內容上。
3)偏載測試
將約1/3最大秤量的砝碼依次放在秤 盤的各個承重點位置上(矩形秤面分別放 置1/4的面積積中心處;圓形放置離圓心2/ 3R的圓周上),秤的示值誤差應不大于該秤 量的最大允許誤差。
4)鑒別力測試
按規程要求鑒別力測試分別在最小秤 量50%最大秤量和最大秤量處。
具體方法是:在秤盤上加放相應秤量 的標準砝碼m和10個0.1d的小砝碼,此時的 示值應為I然后依次取下小砝碼,直到示值 I確實減少了1個實際分度值變為I—d,再 向秤盤上加0.1d的小砝碼,再加上1.4d的 小砝碼,則示值必須變為I+d。鑒別力測試 可伴隨稱量過程同時進行。
5)重復性測試
按規程要求重復性測試分別在約50%最 大秤量和接進最大秤量兩點進行測試,每組 測試至少重復3次。每次測試前應將秤調至 零點位置。其中任意兩次示值之差Ap不應 大于該秤量點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mpe。
6)皮重測試
皮重測試包括添加皮重和扣除皮重兩 種方法,針對不同的廠家、不同結構的電子 秤,方法不同。但測試過程中的共同點是, 都先將一定質量的砝碼放置到秤盤上,按 去皮鍵,示值I為零,用本文前面提到的方 法計算零點誤差E0。不同點是添加皮重的 秤不影響秤的最大稱量.
2.4誤差的計算
誤差的計算結果關系到該電子秤是否 合格,因此必須準確,應嚴格按照規程中的 公式進行計算,要做到準確無誤。依照規程 提供計算方法,檢定過程中任何秤量點的 誤差(包括E0、E、Ec、)均可按下述方法確定:
在某秤量點,如果加放到秤盤上的標 準砝碼質量為m,秤的顯示值為I,將質量為 0.1e的砝碼逐個累加到秤盤上,直到秤的 顯示值明顯地增加了一個e,變成(I+e)為 止。若此時累加到秤盤上的0.1e砝碼總質 量為Am,化整前的示值為P,則:P = I + 0.5e — Am (P還用作測量重復性過程中 計算Ap時使用)化整前的誤差為:E = P —m = I + 0.5e —Am — m
化整前的修正誤差為:Ec = E — Eo
應滿足:Ec≤mpe
式中,Eo為零點或零點附近(10e)的誤差。
2.5給出結論
1)合格,給出檢定合格證書;
2)不合格,給出檢定結果通知書,并指 出不合格項。